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17岁少女掌控电子烟毒品网谁在制造未成年毒枭

昏暗的宾馆走廊里,四名年轻人颤抖着交出几支看似普通的电子烟。2024年8月,江苏金坛警方接到这起举报时,没人预料到顺着烟油里的异丙帕酯成分追查,最终会揪出一个由未成年人操控的毒品网络——而站在链条顶端的,是个刚满17岁的女孩。

17岁少女掌控电子烟毒品网谁在制造未成年毒枭  第1张

王某婷的手机聊天记录里还存着三年前朋友递来“上头电子烟”的聚会照片。正是那支带着水果甜味的电子烟,让当时14岁的她体验到了“醉酒般的眩晕感”,也悄然开启了罪恶之门。2024年被捕时,她已发展出覆盖金坛的毒品分销网,通过微信暗语交易,单支添加了依托咪酯的毒烟售价高达数百元。更令人心惊的是,她专门招募未成年人当分销员,利用少年人特有的隐蔽性运送毒品。“这些孩子以为在玩新潮玩意儿,”办案民警翻着案卷叹息,“殊不知吸食后会出现莫名狂笑、攻击倾向,已有38名年轻人被毁掉健康。”所谓“上头电子烟”的迷惑性正藏在这份“普通”里。外观与便利店售卖的电子烟几乎无异,但撕开包装就能嗅到端倪:正规产品标注成分的标签位置一片空白,烟油渗出刺鼻的化学药剂味。禁毒大队民警曾模拟过青少年的接触场景:在酒吧昏暗灯光下,卖家将“上头”“飞行”等黑话混入网络热梗,未成年人很难察觉异常。而毒素侵入身体的效率高得可怕——吸入后仅需几秒,依托咪酯便直抵大脑,三次尝试就足以让青少年陷入焦虑失眠、剂量加码的恶性循环。

17岁少女掌控电子烟毒品网谁在制造未成年毒枭  第2张

当王某婷在审讯室交代如何用“情感拉拢”腐蚀同龄人时,千里之外的北京启动了针对青少年涉麻精药品滥用的全国性整治。2025年6月起,公安部联合教育部在校园部署新型毒品识别课,特别演示了“望闻问切”四步鉴别法:查看包装是否三无、细闻气味是否刺鼻、警惕非正规渠道交易、留意吸食后站立不稳等异常反应。但基层民警坦言难点在于犯罪模式的年轻化——该团伙12名被捕者中多人未成年,他们用Cosplay道具盒转移毒品,交易记录藏在游戏聊天频道。

17岁少女掌控电子烟毒品网谁在制造未成年毒枭  第3张

案件背后浮动着更深的焦虑。三年前那场聚会上无人告诉王某婷,依托咪酯原是医疗麻醉剂,滥用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也没人察觉这个单亲家庭女孩贩卖毒品的动机,竟是为赚够钱带重病母亲去大城市治疗。当学校禁毒教育仍在展示海洛因照片时,青少年实际面对的已是披着电子烟外壳的化学陷阱。一位禁毒社工在王某婷案卷上标注了血红批注:我们输掉了三年时间。

17岁少女掌控电子烟毒品网谁在制造未成年毒枭  第4张

金坛宾馆的缉毒行动过去近一年后,查获的毒烟仍在证物室嘶鸣着警示。那些印着卡通图案的烟弹证明,比新型毒品更危险的,是成年人世界对青少年涉毒新路径的迟钝——当孩子们已用暗网逻辑重构毒品交易时,我们却连真正的敌人长什么样都还没看清。

17岁少女掌控电子烟毒品网谁在制造未成年毒枭  第5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