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条件解禁日本水产,福岛十地仍被拒之门外
- 综合资讯
- 2025-07-01
- 1640
海关总署一纸公告悄然搅动了中日水产贸易僵局。6月29日,中国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即时生效。这份迟来的政策调整,距离2023年8月日本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中国全面叫停日本水产进口,已过去近两年时间。
政策闸门开启的背后,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技术角力。国家原子能机构统筹多家研究机构,先后四次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监测行动,独立采集福岛排海口附近海域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样本中氚、锶-90、铯-134、铯-137等关键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未见异常。正是这些科学数据,为政策调整铺平了道路。
解禁并非无保留的开放。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等10个都县依然被排除在允许进口名单之外。这些环绕福岛核电站的敏感区域,将继续承受贸易禁令的代价。一位从事中日水产贸易二十余年的进口商坦言:“名单上的禁区比预想更广,东京都、千叶县这些传统产区也在列,说明安全考量压倒了一切。”日本输华水产企业需跨越三道门槛:重新申请在华注册资质,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和产区证明三重文件。海关总署在公告中留足了回旋余地——一旦发现问题或日方监管失职,随时可能重启限制措施。这种“半开门”状态,折射出中国监管部门对核污染风险的持续警惕。
消息传出后,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青木一彦迅速表态,一方面称“积极看待解禁”,另一方面却要求中方撤销对10个都县的进口限制。这种矛盾反应暴露了日本政界的真实心态:既渴望重回年销870亿日元的中国市场,又不甘接受中国划定的安全边界。
恢复进口是否意味着中国认可了福岛排海的安全性?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次日的记者会上斩钉截铁地回应:“中方反对排海的立场没有变化。”她特别强调,正是中国的坚定立场推动了国际监督机制的强化。这种政策表述的精妙之处在于,既为有限解禁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坚守了反对海洋核污染的道义高地。
市场反应呈现冰火两重天。北海道渔业协会连夜召开会议商讨扇贝出口方案,九州养殖企业开始检查冷藏设备。与此同时,福岛渔民山田守望着空荡的码头无奈道:“中国禁令解除的名单里还是没有我们,这个夏天依然艰难。”2011年福岛核事故前,中国曾是福岛水产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电商平台的预售数据揭示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某生鲜网站上架的北海道海胆半小时售罄,而评论区置顶的“产区信息公示”标签下,涌入近万条“求验真”留言。这种热情与疑虑交织的消费心理,成为解禁政策最真实的注脚。有消费者直言:“进口可以,但必须让我们知道产地,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才放心。”随着首批日本水产即将通关,中日之间围绕核安全的新博弈才刚刚开始。监测数据能否持续达标?福岛周边禁区是否会调整?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将考验两国在科学理性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智慧。而跨越争议重启的贸易往来,或许能为东北亚寻找共同治理海洋污染提供新的可能。
本文由YinRuPian于2025-07-01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555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