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5秒革新:火车头无线重联背后的中国技术突破

5秒革新:火车头无线重联背后的中国技术突破 无线重联系统 HXD1C机车 5秒重联 南宁机务段 中车时代电气 重载铁路技术 西部陆海新通道 铁路智能化 第1张

   在南宁机务段百色折返段,机车乘务员手指轻点驾驶室内的微机显示屏,两台钢铁巨兽在5秒内悄然完成“牵手”。这一幕彻底终结了乘务员肩扛10斤重联线攀爬车体连接的历史。2025年7月,国铁南宁局联合中车时代电气研发的“HXD1C型机车近距离无线重联系统”正式覆盖148台机车,南昆铁路线迎来重联技术的历史性跨越。

   南昆线810公里运营里程暗藏玄机。南宁南至百色段6‰的坡度仅需单机牵引,而百色至昆明段13‰的陡坡则必须双机发力。这种地理特性导致百色站成为重联作业的瓶颈——乘务员需频繁攀爬车体插拔重联线,日均操作量极大。沉重的连接器反复插拔引发退针、进水、损坏等连锁问题,上线机车频现通信中断与自动降弓故障,直接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输效率。

   新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用无线信号替代物理线缆。研发团队攻克多功能融合集成、机车自动识别、WTB节点虚拟化三大技术堡垒,构建起双冗余无线链路。当主控机车发出指令,补机通过毫米级响应的同步控制模块接收信号,牵引制动数据、6A安全监控信息实现本补互传。乘务员在驾驶室即可监控无人值守补机的防火、走行部、高压绝缘状态,从根源消除湿滑车顶作业的坠落风险。

   工程验证阶段曾面临严峻挑战。2021年冬季试运行中,威舍至百色区间的300公里首次实现“2+0”模式——仅主车配置乘务员,从车完全依赖无线重联系统传输控制指令。技术人员在零距离重联基础上迭代升级,最终使系统在山区复杂电磁环境中保持99.99%通信稳定性。如今,148台机车日均减少重联作业时间3小时,降低年度维护成本超150万元。

   业内专家指出,这项技术突破远超效率提升范畴。它破解了多机型重载组合列车的控制兼容难题,为未来开行万吨级智能货运列车奠定基础。在工信部批复5G-R铁路专用频段的背景下,南宁局的成功实践或将成为重载铁路无线控制的国家范本。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持续攀升,这项“5秒重联”技术正悄然重塑中国重载铁路的智能化基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