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中科1.4nm晶圆厂年底动工,2028年量产引领制程革命
- IT大事件
- 2025-07-19
- 397
台中科学园区管理局近日在成立22周年庆典上宣布,中科二期扩建用地已完成移交,台积电正式启动建厂筹备。四座全新晶圆厂预计今年底动工,目标在2027年底实现风险性试产,2028年下半年投入量产。这一时间表比原计划略有调整,但反映出企业面对全球竞争时的策略弹性。
项目规划为晶圆25厂(Fab25),聚焦1.4纳米及更先进的制程技术。首期两座厂房将承担1.4nm芯片量产任务,月产能规划约5万片;而后续厂房可能直接跨越至1纳米节点。单座工厂投资额预估超过3000亿新台币,其中极紫外光刻设备(EUV)每台成本高达60亿至100亿元,四厂总投资规模可能突破1.5万亿新台币。如此庞大的资本投入,凸显了尖端半导体制造的资源门槛与技术壁垒。
从技术演进看,1.4纳米节点被台积电内部命名为A14,将采用第二代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GAAFET)。这一设计突破对控制电流泄漏、提升逻辑密度至关重要。测试数据显示,相较2纳米制程,A14在相同功耗下可提升15%运行速度,或在相同性能下降低30%能耗,逻辑密度增幅也超过20%。目前,新竹宝山厂区已建立试产线进行工艺验证,为中科量产铺平道路。
值得关注的是,中科园区此次扩建并未全部划归台积电。约5公顷土地预留给产业链配套企业,包括设备、IC设计及精密机械等领域的数家公司已提出入驻申请。这种‘与龙头为邻’的选址策略,将进一步强化区域半导体聚落效应。尽管英伟达等国际大厂进驻的传闻尚未确认,但园区审核程序将在明年明确。
在全球布局层面,台积电正同步推进美国亚利桑那州4纳米及3纳米厂量产,但日本与德国项目因车用芯片需求疲软而放缓。反观台湾本土,除中科外,高雄主打2纳米产能,嘉义则聚焦先进封装。这种梯次化的产能配置,既确保技术自主,也分散了地缘风险。
中科管理局预估,在半导体产业升温带动下,2025年园区总营收有望首度突破1.2万亿新台币。而台积电的进驻,不仅巩固了台湾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领导地位,更将引发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新一轮竞速。当行业谈论摩尔定律的终结时,1.4纳米量产进程证明,技术创新仍在重塑可能性的边界。
本文由HeRanLan于2025-07-19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598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