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格力怒打假投诉榜背后:消费保资质风波与1383宗投诉真相

格力怒打假投诉榜背后:消费保资质风波与1383宗投诉真相 格力声明 消费保 投诉排行 家电投诉 空调投诉 企业征信 消费者维权 售后解决率 第1张

   炎炎夏日,空调维修师傅李国强的手机响个不停。7月19日,他刚处理完一单格力空调维修——用户报修后遭遇高达万元的换机方案,而同样的故障去年已发生过一次。就在同一天,一场关于消费者投诉数据的舆论风暴正在互联网上掀起巨浪。

   格力电器官方当晚突然发布声明,矛头直指第三方投诉平台“消费保”。声明中,格力毫不留情地指出:该平台发布的“家电企业售后投诉量及解决率对比排行”缺乏公信力。经查证,消费保只是民间机构,既无官方资质,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也不透明,更关键的是,其运营主体深圳消费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8月已被深圳市监管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在2022年5月被吊销营业执照。格力表示已保全证据并启动法律程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这份措辞严厉的声明迅速引发行业震动。而就在几小时后的凌晨,消费保平台发布长文回应,坚称目前“运营良好,经营正常”,完全否认被列入失信名单或被吊销执照的说法。针对数据质疑,消费保解释称,引发争议的排行榜源于某公众号文章引用了其平台数据,该文明确标注数据“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

   “所有数据都是消费者的真实投诉”,消费保在回应中强调。他们甚至喊话格力:“消费者花时间写投诉是被产品或服务‘刺痛’,这是递来一块‘磨刀石’。”风暴眼中的数据究竟如何?据了解,消费保平台上累计显示格力空调投诉量达1383件,不仅高居行业榜首,更超过美的、小米、海尔三家之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投诉解决率仅为48.88%,在头部品牌中排名垫底。

   有消费者在平台反映,购买的格力空气能中央空调质保期内多次故障。2024年首次报修时,售后未明确故障原因就要求支付万元更换主机;2025年7月空调再次故障,维修收费1500元后次日又坏,售后仍坚持万元换机方案。多次投诉均未获有效回应。

   这场争端背后,折射出空调行业的服务困境。2025年入夏以来消费保平台已收到566件空调投诉,而2019年至今累计投诉量达3703件,涉诉金额超2000万元。近三年投诉量从342件猛增至1091件,涨幅惊人。售后服务不及时、产品质量缺陷和推脱三包责任成为三大焦点问题。

   对格力而言,此时面对投诉数据的敏感反应或非偶然。2024年财报显示,格力营收下滑7.26%至1891.64亿元,是近四年首次萎缩。以空调为核心的消费电器收入同比下滑4.29%,占比仍高达78.54%。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美的集团营收突破4000亿元,海尔智家也逼近3000亿关口。更严峻的是,2025年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格力零售份额已跌至20.6%,自2019年来首次滑落至行业第三。

   渠道变革或许是双刃剑。2020年起格力推进渠道扁平化改革,通过削减中间层级、关闭低效门店(2024年净减少超1200家)压降成本。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4.11%至97.53亿元,助力净利润逆势增长10.91%。但代价是三四线城市覆盖率下降约15%,传统经销商利润空间被挤压,河北总经销商甚至转投飞利浦。

   高端化战略同样面临挑战。格力空调均价4256元,显著高于美的(3658元)及海尔(3821元),但在3000元以下价格段占比仅11%,远低于美的的34%。当高温催生“应急购机潮”时,性价比机型更受青睐,格力因此错失增量市场。

   消费保平台并非首次引发争议。2024年该平台家电投诉量达8308件,同比暴增近五成。在总投诉榜上,小米以1312件居首,美的652件,格力472件。不同品牌问题呈现分化:小米、美的集中于产品质量;格力则困于售后服务,主要表现为客服难联系、维修延时等。

   某品牌售后负责人私下透露:“第三方投诉平台良莠不齐,但企业更应关注数据背后反映的真实问题。当1383条投诉指向你时,最危险的应对是质疑镜子而不是擦掉脸上的污渍。”目前,消费保平台页面依然展示着各品牌投诉数据更新。而格力法律行动的进展尚未公布。这场由数据引发的企业信誉保卫战,胜负尚未分晓,却已暴露出家电行业在服务标准化、投诉响应机制上的深层隐忧。对消费者而言,比起企业间的互相指责,他们更期待的是空调修好时吹出的那一缕清凉的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