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秘密组建具身智能公司,视觉大咖带队抢滩千亿机器人市场
- IT大事件
- 2025-07-23
- 1983
商汤科技内部传出的最新动向在科技圈激起波澜——一支由王晓刚、陶大程两位视觉大咖领衔的具身智能核心团队已悄然组建完成,正以高出行业30%的薪资在机器人领域紧急招兵买马。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商汤正式抢滩具身智能赛道的标志,而该领域正被马斯克预言为“下一个百亿级终端市场”。
王晓刚与陶大程师出同门,均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是商汤创始人汤晓鸥的嫡传弟子。王晓刚的学术生涯堪称传奇,在港中大任教期间开发的DeepID系列算法,首次让机器的人脸识别精度超越人眼,其后来主导的商汤汽车智能驾驶项目“绝影”,已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形成全栈技术体系。而陶大程在表征学习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复杂环境下的机器感知奠定了关键基础。两人从视觉感知到决策执行的互补性积淀,恰好覆盖了具身智能“感知-决策-行动”的核心闭环。
其实商汤布局具身智能早有伏笔。今年4月的技术开放日上,其基于SenseCore2.0大模型训练的“AI超市双机协作”系统首度亮相:两台机器人在动态场景中自主规划路径、协同搬运货物,甚至能处理货架碰撞等突发状况。当时商汤就与傅利叶、松应科技等机器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始构建产业生态。据内部业务人员透露,2024年至今,商汤大装置平台新增的具身智能客户激增40%,主要集中在工业场景的千机并行仿真训练需求。
更具战略意义的动作是其资本布局。商汤通过旗下国香资本,已密集投资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其中对众擎机器人更是连续两轮跟投,形成深度绑定。这种“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与特斯拉开发Optimus时的生态策略不谋而合。
而真正的杀招可能藏在即将亮相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商汤计划发布专为机器人设计的日日新6.5大模型,其三维场景理解能力较前代提升40%。更重要的是同步推出的具身智能平台,将首次实现跨品牌机器人的快速接入和任务适配,直指行业最痛的泛化性难题——正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所言:“当前机器人的每个动作都是专用AI,而全球都在等待通用大脑的诞生。”
商汤的入局折射出巨头对具身智能的战略押注。京东三天前刚宣布领投三家机器人公司,蚂蚁集团则秘密成立蚂蚁灵波科技专攻该领域。更早行动的旷视科技,其分拆的“原力聚合”已推出仓储自动化产品。这场竞赛的背后是惊人的市场预期:若人形机器人规模达到马斯克预测的200亿台,其终端价值将超越智能手机。
与其他玩家相比,商汤的核心优势在于视觉技术到物理世界的转化能力。其智能驾驶团队积累的环境感知算法,经王晓刚团队改造后可直接迁移至机器人导航模块;而陶大程的多模态融合技术,能有效解决机器人在嘈杂环境下的指令理解问题。江苏某医院部署的“飞燕”情感陪护机器人正是典型案例——通过商汤模型理解患者情绪,配合机械臂完成安抚动作。
当被问及独立公司的战略考量时,接近项目组的信源点出关键:独立运营既能加速技术迭代,又可规避大公司流程冗余。这恰似去年商汤推行“1+X”战略重组时埋下的伏笔——赋予创新业务自主权,让“元萝卜”下棋机器人等产品快速落地。在具身智能这个需要软硬件深度咬合的赛道,敏捷性可能比技术储备更重要。
眼下商汤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傅利叶GRx通用机器人等合作项目中验证平台能力。如果其宣称的“千机并行训练”能缩短30%的算法优化周期,商汤或将成为第一批跑通具身智能商业闭环的中国企业。而王晓刚团队从四个轮子(汽车)向两条腿(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迁徙之路,正悄然重塑AI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规则。
本文由MengLe于2025-07-23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633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