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网约车燃油车禁令大反转,协会深夜致歉背后现行业暗涌

网约车燃油车禁令大反转,协会深夜致歉背后现行业暗涌 北京网约车 燃油车禁令 政策乌龙 协会致歉 新能源车 网约车司机 行业转型 北京市交通委 第1张

   手机屏幕亮起的那一刻,李师傅的心沉了下去。微信群里疯传着一则消息:北京所有燃油车即日起彻底禁止进入网约车平台。他扭头看了眼停在小区里的那辆刚还了两年贷款的燃油车,手心直冒汗。这条源自“中国网约车分会”公众号的消息,在7月22日像野火般蔓延,从司机群聊烧到二手交易市场,再到全国性媒体的头条位置。然而不过24小时,剧情急转直下——协会紧急撤稿、公开致歉,留下一地鸡毛。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这则简讯最初出现时没有任何官方文件佐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姿态。文中甚至用上了“卡死所有燃油车”、“二手车价格暴跌”等极具情绪化的字眼。令人意外的是,多家知名媒体未经核实便接力转载,瞬间将传闻推上风口浪尖。新能源车主群里欢呼声一片,燃油车司机们则陷入集体焦虑。二手车市场最先作出反应,部分专用于网约车的燃油车型挂牌价应声下跌,有车商半天内接到十几个紧急抛售的电话。

   这场风暴中心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消息发酵后电话被打爆。面对潮水般的咨询,工作人员反复澄清:“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他们的办公桌上,《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被频繁翻开——那里面依然清晰写着燃油车的准入条件:5座车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排量不小于1.8升;7座车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排量不小于2.0升。没有任何条款写着“燃油车禁止”的字样。

   舆情压力下,7月23日凌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发布致歉声明,承认简讯内容“未经权威部门核实”,现已撤架处理。声明提到值班编辑已被追责,未来将加强审核流程。但裂痕已经产生。在网约车司机聚集的休息点,燃油车司机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协会说话都不靠谱,我们该信谁?”从业八年的凯美瑞车主“楚姐”虽然表面淡定,言语间也透露出不安:“跟着平台规则走就是了,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变卦?”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乌龙并非空穴来风。北京大兴区去年确实发布文件鼓励网约车新能源化,而全国多个城市早已亮起红灯:深圳2020年率先清退燃油网约车;广州、东莞紧随其后;西安甚至将原定2028年的清退计划提前到今年6月执行;成都则通过设置车龄和购置价门槛实现变相淘汰。燃油网约车的生存空间正被逐步压缩已是不争的事实。

   北京市交通委工作人员的回应留下微妙伏笔:“目前没有禁入政策,但后期有没有也不好说。”与此同时,交通部门数据显示,北京交通行业营运车辆新能源化率“十四五”期间已提升21个百分点。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燃油网约车似乎站在了十字路口。这场始于误传的风波,或许正在提前预演行业转型的阵痛——当车轮滚滚向前的方向已经确定,留给燃油车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