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跨国专利拉锯落幕,小米一招制胜打破欧美技术壁垒
- IT大事件
- 2025-07-25
- 1909
2025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法庭的判决书送达小米法务部,一纸终审裁决为这场历时五年的跨国专利战争画上句点。法官驳回了美国GE视频压缩公司的全部上诉请求,维持其HEVC/H.265视频编解码专利无效的原判。此刻距离小米首次在德国被告侵权,已过去1802天。
这场纠纷的核心是专利号为ZL201610412832.3的技术,名为“解码数据流的方法、生成数据流的方法及其解码器”。在慕尼黑法院2020年的庭审现场,GE视频压缩公司的律师曾宣称这项专利是H.265标准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涉及高效视频压缩的核心算法,对智能手机处理4K视频至关重要。作为HEVCAdvance专利池的创始成员,GE公司联合多家企业向全球制造商收取许可费,而当时未签署协议的小米在德国被告侵权后,中国企业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2022年初春,北京知春路的小米科技园里,工程师们通宵达旦拆解专利文本,终于从二十年前的美国专利文献US20080298694A1和中国专利CN101507280A中发现了破绽。2月16日,一纸专利无效请求书被递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五个月后该专利被宣告全部无效。法庭文件显示,争议焦点落在技术特征“当airp_flag=0时mb_type是否从数据流读取”的专业认定上。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最终指出国知局在区别技术特征认定上存在瑕疵,但依然判定该专利缺乏创造性——这意味着它本不该被授权。
这场胜利背后是视频编解码领域的专利乱局。当前H.265标准专利分散在MPEGLA、HEVCAdvance和VelosMedia三大阵营,许可政策相互重叠且费率混乱。有厂商曾抱怨,同一项技术可能被三个专利池重复收费。而GE视频压缩公司作为HEVCAdvance的创始方,去年已将全部专利打包出售给杜比公司,这场诉讼成为其专利资产最后的挣扎。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三年前的同一个月,德国杜塞尔多夫法院刚裁定HEVCAdvance的许可政策不符合FRAND原则。而小米与专利池另一重要成员飞利浦的秘密和解,已在2022年悄然完成。这些胜利形成连锁反应,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博弈中逐渐夺回主动权。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墨迹未干,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又新受理了四起针对国外专利池的无效宣告案件。业内流传,华为、OPPO等企业的法务团队正在重新评估尚未签署的HEVC许可协议。这场胜利的价值不仅在于免除了单件专利的许可费,更在于撕开了欧美企业构建的技术壁垒——当第一个专利倒下,后续的许可费率谈判将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
夜幕降临小米科技园,研发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那里正在进行着H.266编解码技术的测试,新一代标准将承载8K超高清视频的传输需求。而法务部的档案室里,这份盖着最高人民法院红印的判决书正被扫描存档,编号旁手写着备注:本案诉讼费100元由败诉方承担。
本文由ZengTing于2025-07-25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649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