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1号楼封顶重塑深圳湾天际线,毫米级曲面背后的破局智慧
- IT大事件
- 2025-07-27
- 1802
7月下旬的深圳湾畔,中兴通讯总部大厦项目工地仍是一片忙碌景象。就在前两天,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完成,1号楼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这座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的超级综合体取得关键进展。远处望去,五栋塔楼骨架已初现峥嵘,尤其是那独特的曲线轮廓,在烈日下勾勒出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崭新风景线。
承建方中建一局的项目工程师在现场指着施工图解释:“最难啃的骨头是外立面的异形曲面钢结构。你们看这个水滴造型的网架——每一块曲面板的角度、曲率都不同,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为此,团队抛弃了传统整体吊装方案,转而采用分段式创新工艺:先在工厂数字化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后严格按“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顺序阶梯式吊装,再用全站仪进行毫米级微调。这种精细到极致的操作,被工人戏称为“给大楼穿定制西装”。
更棘手的挑战出现在5号楼施工中。60米长的大型桁架自重惊人,而现场作业空间却异常狭窄。技术组最终选择将桁架拆解后在地下室顶板拼装,通过液压滑移系统缓缓推送至指定位置,最后用千斤顶整体提升到位。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硬是在螺蛳壳里做出了道场。
走进即将开始精装修的1号楼内部,设计团队埋藏的巧思逐渐显现。贯穿十二个楼层的“立体峡谷”形成错落有致的空中连廊,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混凝土结构上投下流动的光影。据设计方奥雷·舍人事务所透露,这种垂直社区的设计正是呼应“深圳潮”理念——低层商业区人流如潮汐涌动,中层开放式办公区似浪花激荡,高层研发中心则如静水深流,顶层360度观光厅可远眺湾区碧波,隐喻着浪潮奔涌的终极形态。
当被问及为何执着于复杂曲面时,现场监理笑着指向深圳湾:“看看对面的香港天际线,全是规整的方盒子。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是用建筑的曲线语言讲述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这种坚持在数据上得到印证:项目使用的异形钢结构节点多达2.3万个,每个节点三维坐标都经过BIM系统反复验算,仅调校工时就比常规项目增加40%。
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版图上,中兴项目恰似一枚落下的关键棋子。它与东侧欢乐海岸文旅综合体形成业态互补,又通过滨海连廊串联周边商务集群。有城市规划学者指出,这种“垂直城市”模式正在改写总部经济定义——27.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浓缩了办公、研发、商业、酒店等多重功能,员工足不出楼就能完成工作生活切换,极大缓解了通勤潮汐压力。
入夜后的工地依然灯火通明,电焊火花如星雨洒落。工人们正在为幕墙工程做前期准备,那些精心锻造的曲面构件即将覆上建筑骨架。待到明年全面竣工时,这座以浪潮为魂的建筑,或将重新定义深圳湾的黎明。
本文由NongWen于2025-07-2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660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