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上海异地就医再升级,10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

上海异地就医再升级,10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 门诊慢特病 跨省直接结算 上海医保 异地备案 就医结算 医保报销 长三角医疗 第1张

   在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肿瘤门诊,江苏来的张女士刷完医保卡长舒一口气。过去两年为接受靶向治疗,她每月都要辗转沪苏两地,垫付数万元医疗费再回老家报销,材料漏一份就得再跑一趟。如今随着上海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服务扩容,她的医疗账单在诊间就能直接结算。“经济压力轻了,更省掉奔波之苦”,张女士的经历正成为数十万异地患者的共同体验。

   今年七月,上海医保部门宣布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从5种扩容至10种,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五种高发疾病。自去年十二月政策上线以来,全市已有713家医疗机构开通服务,覆盖三甲医院到社区中心,基本实现“应开尽开”。来自肺科医院的数据显示,该院六成住院患者属异地就医,这类优化对改善就医体验尤为关键。

   此次升级是上海异地就医网络七年建设的缩影。2017年启动跨省结算至今,上海已完成普通门诊、住院、慢特病及药店购药的四维覆盖,1037家医疗机构和2855家药店接入系统。一位医保工作人员透露,慢特病结算曾是最大难点,病种复杂、疗程长,现在技术打通后,连互联网医院复诊都能在线支付。

   便捷背后是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大学生暑期离沪可办六个月异地备案,毕业未就业者医保待遇到年底才截止;在职人员通过“随申办”提交外派证明,十分钟完成备案。不过患者仍需注意“三确认”:提前备案选对身份类型,确认参保地待遇标准,查清就医机构是否联网。一位刚完成冠心病结算的杭州患者提醒:“异地目录和老家不同,有些药得自费,提前查清能少踩坑。”

   当长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医疗资源的流动壁垒正被技术拆除。从肺癌靶向治疗到类风湿关节炎,从垫资跑腿到扫码结算,十种慢特病的跨省联通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标记着异地就医从特惠到普惠的转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