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逐际动力LimXOli人形机器人15.8万起售,8月8日全球首发亮相

逐际动力LimXOli人形机器人15.8万起售,8月8日全球首发亮相 逐际动力 人形机器人 LimXOli 世界机器人大会 全身运动控制 具身智能 机器人量产 京东战略投资 第1张

   北京798艺术区东侧的一间实验室内,工程师王磊正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突然接到同事递来的咖啡:"成了,关节温控测试连续48小时无异常。"他猛地灌下一大口,苦涩感瞬间冲散了连日加班的疲惫。这个场景发生在逐际动力量产前最后的压力测试阶段,如今,这场历时三年的技术马拉松终于撞线——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Oli确定以15.8万元起售价登陆消费市场,并将在8月8日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揭开面纱。

   当业界还在为六位数售价的人形机器人能否打开市场争论不休时,京东用战略领投的实际行动投下信任票。物流中心传来的反馈显示,早期部署的双足机器人TRON1在夜间巡检时成功识别出传送带异常震动,避免了价值千万的冷链设备故障。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资本敢于押注:逐际动力开发的LimXVGM模型能直接解析人类操作视频生成机械指令,连拧瓶盖这种精细动作都无需真机训练样本。

   走进深圳湾的装配车间,31个自由度的超写实运动能力正经历极限考验。测试员张工回忆道:"上周调试时让三台机器人在湿滑地砖上做全蹲移位,其中一台突然失衡的瞬间,自研的全身运动控制算法在0.2秒内完成17个关节的协同补偿。"这种源自航天领域的实时纠错机制,如今被集成到洗衣机大小的控制箱里。更令人意外的是成本控制——通过中空关节设计优化线缆布局,动力模块体积缩小40%,这解释了为何能把价格压到竞品的六成。

   在亦庄的汽车工厂,上汽的工程师们刚验收完首批预装样机。这些搭载空间感知系统的机器人正在学习识别不同型号的轮胎螺栓,未来计划替代人工完成底盘检测。"传统机械臂需要编程数月才能适应产线调整,而LimXOli观看半小时操作视频就能重建工作路径。"项目负责人透露。这种跨场景迁移能力,正是吸引制造巨头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关键。

   随着WRC开展日期临近,研发团队正在调试最后的神秘能力。据内部演示片段显示,当操作者说出"请把工具间第三层蓝色扳手递给穿灰色工服的人",机器人能准确穿越障碍物完成指令。这种视觉-语言-动作(VLA)的多模态交互,或将重新定义工业场景的人机协作边界。

   不过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落地可能。在宝安试点社区,装载着逐际动力核心模块的服务机器人已开始配送生鲜,其机械臂能平稳提取豆腐这类易损品。"15.8万售价听着昂贵,但按五年折旧算,比雇佣夜班保安的成本低37%。"物业经理的账本,折射出商业化落地的现实逻辑。当科技新闻里的概念走进晨间超市的货架,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拐点或许就在这个夏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