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市场爆发:18.9%增长背后的AI引擎与区域博弈
- IT大事件
- 2025-08-06
- 273
2025年1-6月,全球半导体行业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劲增18.9%。这一数据刷新了行业复苏的强度纪录,也折射出技术变革下的产业链重构。其中第二季度单季突破1800亿美元,同比增速攀升至19.6%,环比增长7.8%,连续四个月保持上扬曲线。
推动增长的核心引擎来自产品结构的剧烈分化。逻辑半导体以37%的同比增速领跑,存储芯片紧随其后增长20%,传感器增长16%。相比之下,分立器件和光电器件则出现环比下滑。这种分化直接映射了需求端的变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爆发性需求,正推动数据中心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渴求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区域表现呈现戏剧性反差。亚太地区(除中日)销售额同比飙升34.2%,美洲市场增长24.1%,而日本市场则成为全球唯一负增长区域,同比下降2.9%。东南亚新建晶圆厂产能释放与中国本土化供应链推进,使亚太地区不仅成为增长极,更逐步重塑全球产业权力结构。
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趋势值得警惕: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增速明显放缓。智能手机全年销量预计仅增6%,PC市场增长4%。当企业将资源疯狂投向AI芯片时,消费电子芯片正遭遇资本撤离的寒流。一位晶圆厂负责人透露,当前订单中AI相关芯片占比已超四成,而消费电子客户开始延长付款周期。
资本市场的博弈同样激烈。过去两年间,聚焦RISC-V架构、光子集成电路的初创企业融资超76亿美元。这些新玩家正以差异化技术切割传统巨头的版图,博通最新推出的Jericho4网络芯片支持60英里超距互联,直指AI计算集群的痛点。与此同时,老牌巨头英特尔遭遇惠誉下调信用评级至BBB,距离垃圾级仅两步之遥,折射出转型期的财务困境。
地缘政治继续改写产业规则。美国芯片法案的520亿美元补贴催化本土产能扩张,而关键矿产管制推高了特种材料价格。6月DDR4存储芯片价格罕见地单月暴涨100%,部分型号创四年新高,凸显供应链的区域割裂风险。三安光电跨国并购荷兰照明巨头Lumileds的案例证明,企业正通过主动布局化解地缘僵局。
展望未来,WSTS将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期调高至7280亿美元,2026年有望冲击8000亿美元关口。但市场扩张的表象下暗藏结构性危机——当生成式AI相关芯片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领域的企业或将面临残酷淘汰。那些既能在技术上卡位AI算力革命,又能在区域布局上跨越地缘鸿沟的玩家,才可能赢得2030年万亿美元市场的入场券。
本文由NangongXiangShang于2025-08-0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742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