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豪赌AI服务器芯片:Arm架构的逆袭与2028年的未知棋局
- IT大事件
- 2025-08-09
- 666
沙特首都利雅得郊外,一座占地超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正在加速建设。机柜里搭载高通Oryon处理器和英伟达GPU的服务器即将成为这个中东国家AI云项目的核心引擎。距离高通首次进军数据中心又黯然退场六年后,这场回归之战押上了更重的筹码——但这一次,战场规则已然改变。
2025年5月,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站在台北国际电脑展的聚光灯下,宣布公司正开发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定制化CPU,通过与英伟达GPU的深度整合重返服务器市场。这并非简单重复2018年折戟的Centriq路线,而是基于移动端锤炼出的低功耗基因,直插当前AI算力最痛的软肋:每瓦性能。内部测试数据显示,其解决方案的能耗比传统x86架构降低40%,这对电力成本占比超四成的数据中心而言堪称颠覆性筹码。
技术底牌源于三年前收购的Nuvia团队开发的Oryon架构。该架构已在PC端骁龙X系列处理器验证实力,搭载的NPU实现45TOPS算力,可本地运行StableDiffusion等大模型。移植到数据中心后,通过NVLink-C2C互连技术,CPU与GPU间数据传输带宽达900GB/s,超过PCIeGen5标准的七倍。这种硬件级协同将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的效率提升三倍,尤其适合沙特AI公司HUMAIN这类需要快速构建本土化大模型的客户。
然而市场耐心是有限的。当高通在最新财报中透露“2028财年产生收入”的规划时,投资者用股价下跌投出质疑票。四年空窗期足以让竞争对手筑起更高的壁垒——AMD的EPYC处理器市占率已突破30%,亚马逊Graviton、谷歌Axion等Arm阵营玩家更将生态成熟度推至新高度。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盟友的倒戈。就在高通宣布合作后三个月,Arm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突然承认自研芯片计划,首选战场同样是利润丰厚的数据中心。这使高通陷入尴尬境地:既要依赖Arm架构授权,又需警惕技术供应商变身竞争对手。Arm的底气来自实绩——全球超7万家企业在其Neoverse芯片上运行AI负载,较2021年暴增14倍。
中国市场的变局同样耐人寻味。当美国出口管制迫使AMD计提8亿美元库存减值时,中国联通正将服务器集采订单的90%投向国产芯片。海光x86兼容处理器与华为鲲鹏ARM方案瓜分了70亿元大单,单价较英特尔低15%却性能达标。这种本土替代浪潮正在新兴市场蔓延,恰恰是高通想用沙特模式复制的对象。
面对多重围剿,高通将赌注押在异构计算的融合优势。其开发的X2000P服务器SoC不仅包含CPU,还集成AI加速卡甚至整机架方案,瞄准推理集群的定制需求。这种从移动端继承的“全栈式”思维,恰与英伟达CUDA生态形成互补。正如阿蒙在演讲中强调的:“当行业从单纯追求算力峰值转向衡量每美元推理效能时,我们的基因就成为了武器。”这场豪赌的终局远非技术路线之争。若高通成功,将证明从智能手机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算力链条可被同一架构贯通;若失败,则意味着AI时代的数据中心终将属于垂直整合的巨头或主权专属云。2028年的营收目标像悬在沙漠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看得见轮廓,却无人知晓走近时会是绿洲还是流沙。
本文由ShaoXia于2025-08-09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772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