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冷湖之眼睁开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启动建设

冷湖之眼睁开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启动建设 EAST望远镜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青藏高原光学望远镜 台址监测系统 大气湍流测量 西华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天文基础设施 第1张

   青海冷湖赛什腾山,海拔4200米的高原台址上,一座特殊的“哨站”昨日正式启动运行。7月20日,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辅助监测系统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平台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在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建设天文基础设施的能力迈出关键一步。

   启动仪式现场,西华师范大学校长李明洲、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等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这个由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市东方之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系统,将直面高原环境的严苛挑战——昼夜温差、低氧低压与复杂气象条件,构建自主可控的全天候监测能力。

   系统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高原天文台址的关键参数监测难题。它集成了全天气可视度监控、夜天光强度测量、大气光学湍流剖面监测三大子系统,如同为冷湖基地装上多维感知神经。其中,西华师范大学王坤教授团队主导研制的两套专用设备——全自动多孔径闪烁传感器系统与地面多层大气湍流测量系统,拟投入245万元专项资金,部署于基地B平台。这些设备将精确捕捉近地面湍流特性,为自适应光学系统效能评估提供不可替代的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在现场阐释了其创新价值:“系统能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参数,为掌握冷湖观测条件奠定基础,更将直接影响未来EAST望远镜的光学系统设计与调整。”这些实时数据对规划中的6-8米级大口径通用光学望远镜至关重要,将填补现有光谱巡天望远镜的功能空白。

   韩占文院士在启动仪式上强调,该综合监测体系将成为我国自主天文设施高质量布局的战略支点。冷湖地区的独特优势由此凸显——视宁度中值、大气稳定性与晴夜率等核心指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正吸引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机构密集布设观测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启动恰逢我国另一项天文突破——西藏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项目7月15日宣布成功实现5250米海拔的“首光”观测。南北两大高原天文基地的协同推进,正重构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的战略版图。

   随着系统进入实质性运行,其积累的工程经验将直接服务于超大口径地基光学望远镜的科学布局。在冷湖的星空下,这套自主监测体系不仅为望远镜选址提供决策依据,更悄然铺设着中国从天文“跟跑者”向“领跑者”跃迁的技术路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