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万亿资本浇灌硬科技之花
- IT大事件
- 2025-07-23
- 404
苏州某实验室里,工程师小心翼翼托起一枚微型谐波减速器——重量仅8克,直径约6毫米,这是全球最小的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五年前,这家精密传动企业登陆科创板时,研发团队仅40余人;如今,百人研发团队已推动十余项技术突破,最新产品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企业研发总监指着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说:“没有科创板,就没有这场技术长跑。”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数字记录着这场资本与科技的联姻:589家上市公司屹立潮头,IPO与再融资合计输血1.1万亿元,总市值突破7万亿关口。更值得关注的是,八成以上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硬科技成色十足。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王泊透露,12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在此汇聚,形成国内最完备产业链;113家生物医药公司更让科创板跃居全球第三大生物医药上市地。
**创新药企的逆袭成为观察科创板效能的窗口。**深圳微芯生物六年前仅有一款抗癌药上市,如今两款原创新药在全球开展临床试验。“资本市场持续输血,才撑得起十年研发长跑。”副总经理海鸥感慨道。类似故事在22家“摘U”企业身上重现——这些曾经未盈利的硬科技公司,如今不仅跨越盈亏线,更有16家营收突破亿元大关。今年6月,科创板再推“1+6”新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迎来新机遇。
研发投入的强度折射出科创板的独特基因。2024年板块研发总额飙至1681亿元,研发费用率中位数达12.6%,相当于主板企业的3-4倍。24万研发人员在此深耕,平均每家企业握有216项发明专利。高投入换来真成长:以2019年为基数,近五年科创板企业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40%的平均毛利率领跑A股。
资本活水滋养着创新生态。六年来累计现金分红1768亿元,2024年单年分红388亿元;111家企业实施中期分红创历史纪录。并购市场同样火热,“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来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半导体材料企业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后,出货量直指全球第二;概伦电子整合锐成芯微,打造出国内首个“EDA+IP”融合平台。
硬币总有另一面。科创板589家公司中,千亿市值龙头仅8家,百亿规模企业192家,大量50亿元以下小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这些企业尚未学会用上市平台整合资源。”有审计机构合伙人指出,资金向头部集中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个人投资者占比偏高也加剧了市场波动,专业机构持仓虽超六成,但引入养老金、保险等“耐心资本”仍需政策破冰。
改革仍在深化。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已开始试点,要求投资机构近五年推动5家以上科技企业成功上市。未来或将推出半导体、创新药等细分主题期货产品,并探索科创板CDR机制吸引海外硬科技企业回归。正如某创投机构负责人所言:“当资本愿为八克重的减速器买单,中国智造才真正拥有了星辰大海。”黄浦江的锣声余韵悠长。六年前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如今已衍生出覆盖23个省份的创新网络。在江苏114家、上海93家、广东92家的区域格局背后,更值得期待的是安徽量子计算、湖北激光设备、四川无人机等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资本与科技的这场双向奔赴,正悄然重塑中国产业创新的基因序列。
本文由QianChaoJue于2025-07-23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629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