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七年前一场闭门会谈的代价:三星如何错失英伟达千亿订单

七年前一场闭门会谈的代价:三星如何错失英伟达千亿订单 三星英伟达合作 HBM内存竞争 黄仁勋访韩 半导体战略失误 三星代工困境 HBM4技术 AI芯片供应链 存储芯片市场 第1张

   2018年初春,韩国水原市三星总部会议室里,英伟达CEO黄仁勋亲自展示了一份涵盖HBM内存、先进制程与CUDA生态的深度合作路线图。据内部人士回忆,这份规划精确到未来五年的技术节点与产能分配,甚至包含联合研发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方案。然而当黄仁勋结束讲解后,三星高管层却陷入沉默——彼时深陷司法纠纷的三星决策层,最终以‘战略方向不匹配’为由婉拒了这项全面合作。

   这个被内部称为‘春日之憾’的决定,在七年后显露出千亿代价。当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爆发至千亿美元规模,英伟达HBM3E内存90%订单流向SK海力士,7纳米以下制程代工100%由台积电垄断,三星在两大核心战场均被排除在主流供应链之外。更让三星工程师扼腕的是,当年黄仁勋提出的CUDA生态共建方案,本可使三星AI芯片获得底层架构支持,如今却需额外支付高额授权费。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场错失的本质是战略决策机制的瘫痪。2018年三星实际控制人李在镕身陷贪污指控,管理层陷入‘看守状态’。‘当时三星甚至无人敢承诺三年后的产能分配’,参与会谈的三星存储器事业部前员工透露,‘黄仁勋离开时那句‘这里找不到谈长期战略的人’的感叹,实为韩国财阀治理结构的病理切片’。

   苦涩的代价体现在财务数据上:过去五年SK海力士股价暴涨220%,三星存储器业务营收增速却连续三年落后行业均值。当英伟达H200芯片搭载着SK海力士的HBM3E横扫数据中心市场,三星才在2025年二季度通过HBM3E认证,但良率仍徘徊在65%的行业及格线下。

   亡羊补牢的战役已在HBM4战场打响。三星押注第六代1c纳米DRAM工艺,计划将堆叠层数增至16层,热压工艺温度控制精度提升至0.5℃以内。7月底向英伟达、AMD送样的HBM4芯片,被内部视为‘雪耻之战’。但供应链消息显示,英伟达仍要求三星提供十二个月不间断良率报告,这份不信任感源自2023年GDDR7内存的认证失败——当时三星样品在高温测试中出现数据衰减,暴露了工艺管控缺陷。

   更深层的裂痕在技术信任层面蔓延。‘三星工程师每六个月就换批面孔,我们连技术文档都不敢给全’,某英伟达合作项目组员抱怨道。这种频繁的人事轮换,导致2024年双方在3纳米试产线上出现参数误读,价值17亿晶圆的批量订单最终转单台积电。

   当业界聚焦2026年HBM4量产赛局,三星的挑战实为三重博弈:既要突破SK海力士的技术专利墙,又要重建与英伟达的互信纽带,更要挣脱财阀体制对技术决策的桎梏。某位要求匿名的三星高管坦言:‘我们不再追求通吃产业链,现在每份合作提案都附有五年路线图——这是用七千亿韩元订单买来的教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