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母悲歌:库兹涅佐夫号终局将至,辽宁舰姊妹命运殊途
- IT大事件
- 2025-07-26
- 416
在摩尔曼斯克港口的寒雾中,锈迹斑斑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静静停泊。7月25日,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董事会主席克斯京的宣判终结了这艘传奇战舰的最后挣扎:“没有维修价值,只能出售或报废。”这艘承载苏联海军最后荣光的钢铁巨兽,在历经40年沧桑后,即将迎来历史性的落幕。
**40年舰龄的钢铁巨兽**“库兹涅佐夫”号的故事始于1985年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304.5米的庞大身躯、6.75万吨的排水量,配备4台20万马力的蒸汽轮机,使其成为苏联解体前海军野心的终极象征。1991年正式服役时,它本应成为红色海军走向深蓝的先锋,却在苏联解体的震荡中沦为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如今,这艘与辽宁舰同源而生的姊妹舰,在命运的分岔路上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多灾多难的维修历程**2017年,俄罗斯为延续这艘独苗航母的生命周期,启动全面维修工程。但这场耗资超15亿美元的抢救行动,演变成了一场接一场的灾难:2018年10月,承载航母的浮动船坞突然沉没,70吨吊车如重锤般砸向甲板,撕裂出5米长的狰狞伤口。次年12月,维修中的焊接火花点燃了船舱,烈焰吞噬了整层甲板,最终导致1名士兵死亡、12人重伤。连续的重创让俄罗斯海军彻底清醒——这艘老舰的修复成本已远超其战略价值。
**大国航母的宿命分野**当“库兹涅佐夫”号在船坞中挣扎时,它的中国姊妹舰辽宁舰正率领航母战斗群穿越第二岛链。同样的起点,不同的命运轨迹背后,是两国海军发展路径的深刻分野。俄罗斯军工体系在苏联解体后遭遇的供应链断裂,使航母维护陷入致命困境:蒸汽轮机依赖乌克兰特种钢材,电子系统需白俄罗斯精密部件,而舰载机技术散落多个独联体国家。这些结构性缺陷,最终让俄罗斯航母事业陷入瘫痪。
**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在7月23日启动的“七月风暴”军演中,俄海军四大舰队精锐尽出:150艘舰艇、120架战机、1.5万名军人,在北冰洋至里海的广阔海域演练反潜作战、无人艇防御等高强度科目。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俄海军年度最大规模演习未见航母踪影。与此同时,圣彼得堡海军节阅兵活动悄然取消,官方仅以“安全原因”模糊解释。这些信号与普京批准的8.4万亿卢布造舰计划形成呼应——70%预算投向核潜艇与人工智能装备,标志着俄海军战略重心已彻底转向非对称作战体系。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瓦基扬茨的断言成为最佳注脚:“传统航母已不适应现代战争需求。”**回购辽宁舰的政治幻想**当库舰深陷维修泥潭时,俄罗斯政坛曾泛起一厢情愿的涟漪。国家杜马议员谢尔盖·卡尔季诺夫公开提议“回购辽宁舰”,甚至计划将其更名为“日里诺夫斯基”号。这种政治幻想暴露出部分俄精英对苏联荣光的病态迷恋。现实是,中国已完成航母技术三级跳:从改造辽宁舰、自建山东舰,到突破电磁弹射技术的福建舰。而俄罗斯军工体系却困在人才流失与技术断层中——北方造船厂技术工人流失率超40%,关键岗位依赖退休人员返聘。即便获得辽宁舰,也不过是给衰朽的躯体套上件华丽外衣。
涅瓦河畔的罗斯特拉灯塔柱依然会在海军日点亮,但库兹涅佐夫号的烟囱再也不会冒出象征耻辱的黑烟。这艘曾在2016年叙利亚行动中因冒黑烟航行遭西方嘲讽的巨舰,终将以博物馆或废钢铁的形式谢幕。它的消亡不仅是艘军舰的退役,更宣告着一个海军时代的终结——当高超音速导弹划破天际,无人艇群驰骋海面,曾经象征大国地位的钢铁巨兽,终将在新战争哲学的浪潮中缓缓沉没。
本文由TangYingXia于2025-07-2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652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