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念重拾生活:Neuralink脑机接口登陆英国临床,瘫痪者指尖将触新世界
- IT大事件
- 2025-08-01
- 625
当Sarah在屏幕上用意念写下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时,她已瘫痪的双手微微颤抖——这是她20年来第一次“亲手”签名。就在上周,由马斯克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这项曾让Sarah落泪的技术正式启动英国临床研究,代号GB-PRIME。英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MHRA)等多机构联合批准了这项试验,伦敦大学学院医院与纽卡斯尔医院成为首批临床基地,聚焦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导致双手功能丧失的患者。
试验核心是一枚10便士硬币大小的N1植入物,内含1024根比发丝更细的电极。通过定制手术机器人,医生将其精准嵌入患者大脑运动皮层,记录神经信号并无线传输至外部设备。此前美国7名受试者已展示用意识操控电脑光标、发送消息甚至创作数字绘画的能力。34岁的先天失明者索菲亚通过植入视觉皮层芯片,在15天内从感知色彩进阶到用机械臂素描,其0.1毫米精度的画作《脑海中的母亲》拍出12万美元。
技术进步正在扫除落地障碍。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将单根电极植入时间从17秒压缩至1.5秒,精度与效率同步跃升。英国监管环境也在同步调整——MHRA近期提出将无限期认可CE认证医疗器械,为NeuroLink等创新产品开辟快速通道。纽卡斯尔大学神经科学家卢克·巴什福德指出:“脑机接口正在突破实验室边界,目标是让瘫痪者重新握住一杯咖啡或发送一封邮件,夺回生活控制权。”
争议却如影随形。首例美国患者曾经历85%电极移位的技术故障;每人每天产生40GB神经数据,意识隐私保护尚无国际标准;当前49万美元的植入成本更将普通患者拒之门外。伦理学家警告,帮助残障者的技术可能滑向“人类增强”的深渊——当马斯克宣称“未来将实现全脑接口与AI融合”时,这种担忧愈发强烈。
全球竞争已然白热化。就在Neuralink获批前三天,德国公司CorTec宣布完成首例脑机接口植入,通过实时刺激脑区帮助中风患者恢复上肢功能。中国横琴则推出全球首款睡眠脑机“梦邻”,通过枕形设备解码梦境信号,计划8月底量产。
此刻,纽卡斯尔医院正筛选首批英国受试者。功能性神经外科医生阿克巴尔·侯赛因对此既审慎又期待:“当技术能让人重新‘触达’世界时,我们改变的不仅是功能,更是生而为人的尊严。”
本文由FanDu于2025-08-01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703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