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铸就青春勋章:IOI2025中国队全员夺金背后的浙江力量
- IT大事件
- 2025-08-04
- 97
玻利维亚苏克雷海拔2810米的高原赛场上,键盘敲击声划破南美洲清晨的寂静。中国选手刘恒熙紧盯着屏幕,光标在最后一行代码处闪烁——按下提交键的瞬间,他成为首日比赛中全球唯一解出全部试题的满分选手。十六小时后,当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25)最终榜单揭晓,中国代表团四位选手的名字整齐排列在金牌区,其中三位来自浙江的中学生扛起了四分之三的荣耀。
这并非偶然的胜利。翻开四位金牌得主的履历,从宁波镇海中学的刘恒熙、诸暨海亮高级中学的范斯喆到杭州二中的陈昕阳,再到广东中山纪念中学的刘海峰,他们的编程启蒙轨迹惊人相似:刘恒熙初一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时迷上算法之美;范斯喆五年级接触C++语言半年后就斩获省级一等奖;陈昕阳初中阶段已在国际初中生信息学奥赛摘金。这群少年从CSP-J/S起步,历经NOIP、NOI的层层淬炼,最终站上世界之巅的进阶路径,勾勒出中国信息学人才培育的典型范式。
荣耀背后的付出远超常人想象。陈昕阳在第二场比赛中遭遇波折,一道仅获66分的题目让实时排名骤降。身处逆境的杭州少年稳住呼吸,在最后两题实现绝地反击,最终锁定全球第五。赛后他对教练坦言:“没发挥到最佳状态”——这份永无止境的自我超越精神,恰是顶尖选手的共性。而冠军刘恒熙的成长故事更令人动容:初二参赛时因误删代码得零分的惨痛经历,被他转化为国家队选拔演讲中的励志素材。镇海中学教练符水波见证了这个少年三年磨一剑的蜕变:“竞赛教会他们的不仅是算法,更是时间管理、抗压能力和系统化思维。”
透过金牌的光芒,可见中国信息学竞赛体系的精密布局。为应对玻利维亚高原环境,今年3月国家队专程赴西藏林芝开展适应性训练;竞赛期间,由北大罗国杰教授领衔的教练团队彻夜未眠,将赛题精准翻译为中文,为选手扫除语言障碍。而浙江作为夺冠主力军的背后,是省内多所中学形成的特色培养链:杭二中李建教练带队的信奥组,学员从初三毕业即投入每日14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海亮高级中学则建立起从趣味数学到算法设计的启蒙体系,让范斯喆这类逻辑思维突出的孩子早早绽放光芒。
当IOI会旗从玻利维亚移交至下届主办国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少年的人生新章也悄然开启。刘恒熙、刘海峰已保送清华,陈昕阳则锁定北大席位——他们延续着中国信息学奥赛冠军向顶尖学府输送人才的传承。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群少年用代码书写的青春证明:在人工智能呼啸而来的时代,人类创造力依然不可替代。正如杭二中教练李建在朋友圈的感言:“十年磨一剑,鸟语花香路。”当浙江少年占据世界前三席位的消息传回西子湖畔,新一代编程少年已在电脑前敲下第一行代码。
本文由XiaoXiuZen于2025-08-04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728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