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稀土稳定币突曝重大谣言央企深夜声明揭穿资本骗局

稀土稳定币突曝重大谣言央企深夜声明揭穿资本骗局 稀土人民币稳定币辟谣 中国稀土集团声明 虚假金融信息警示 数字货币诈骗 跨境结算骗局 稀土产业新闻 蚂蚁集团声明 非法金融活动防范 第1张

   8月11日晚间,一则措辞严厉的声明在金融圈引发震动。中国稀土集团紧急发布公告,矛头直指近期网络热传的“稀土人民币稳定币”合作计划。这份深夜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集团从未与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或任何相关机构就所谓‘稀土人民币稳定币’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磋商或计划,定性该消息系不法分子恶意编造,并严正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诈骗行为。

   相关谣言描绘了极具诱惑力的蓝图——声称由中国稀土集团等三家央企牵头,联合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共同实施稀土专用人民币稳定币试点,采用1:1足额人民币备付金机制,严格限定用于稀土及永磁材料等衍生产品跨境贸易结算。更宣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实时结算,与数字人民币对接形成离岸在岸闭环,甚至嵌入智能合约实现‘支付即交割’。这些精密设计瞄准了中国掌控全球88%稀土供应链的产业现实,表面看似符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方向。

   然而时间线暴露致命漏洞。网络可查记录显示,8月8日已有自媒体发布‘中央批准稀土稳定币试点’的所谓‘官宣’,而中国稀土集团直至11日才正式辟谣。整整三天时间差,足以让虚假信息在投资社群完成多轮发酵。耐人寻味的是,蚂蚁集团同日紧急跟进声明,同样否认参与任何此类计划。这已是两个月内第二起重大稳定币谣言事件——6月底京东曾发布类似声明,驳斥涉及其稳定币业务的不实信息。

   专业领域观察人士指出,此类骗局精心利用了三重心理:首先抓准稀土战略资源的政治敏感性,其次嫁接香港《稳定币发行监管条例》8月生效的监管动态,最后套用‘数字货币+大宗商品’的金融创新概念。诈骗分子通过虚构‘央行-央企-科技巨头’铁三角背书,诱导投资者相信存在强制海外买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机制,进而将稀土贸易需求转化为虚假投资标的。

   中国稀土集团在声明中特别警示社会公众防范财产损失,并透露已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从技术层面追溯,这类谣言往往通过篡改正规新闻页面代码、伪造截图等方式传播,近期出现的多份‘红头文件截图’甚至仿冒了国资监管系统的专用字体。监管记录表明,类似骗局通常设置四步陷阱:伪造官方文件建立信任、组建社交群组营造紧迫氛围、推出虚假认购平台吸收资金、最后切断所有联系渠道。

   在数字货币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此次稀土稳定币骗局标志着诈骗手法升级——从单纯发行空气币转向捆绑真实国家战略。值得警惕的是,诈骗分子刻意选择在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生效窗口期操作,利用监管沙盒机制进行信用背书。而稀土产业链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普通投资者难以验证跨境结算机制真伪,更易落入圈套。

   中国稀土集团的快速反应切断了谣言传播链,但事件揭示的深层隐患不容忽视。当非法金融活动开始寄生在国家战略资源之上,不仅考验企业危机应对能力,更需全民提升对精密骗局的辨识能力。正如声明所强调:任何重大合作请以官方渠道披露为准——这句看似平常的提醒,此刻成为守护钱包最坚固的防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