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凌晨7小时45条!抖音铁拳砸向'黑理想'流水线

凌晨7小时45条!抖音铁拳砸向'黑理想'流水线 理想车主被黑 抖音整治抹黑 网络水军产业链 理想汽车法务 恶意营销 汽车行业竞争 车主形象污名化 理想i8 第1张

   手机屏幕在深夜闪着冷光,凌晨三点的短视频平台上,几乎每分钟都跳出一条新内容——镜头死死怼着车尾的理想标志,文案清一色写着“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连背景音乐都懒得更换。短短七小时内,45条克隆般的视频涌现在同一个平台,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午夜幽灵剧。这不是网友自发的监督狂欢,而是一场明码标价的狩猎:拍一张理想压线照5元,生成一段伪造视频8元,发条带节奏的评论1.5元。灰色产业链的齿轮在夜色里高速运转,直到抖音一纸公告斩断链条。

   2025年8月12日,抖音官方正式亮剑。公告直指近期集中爆发的“理想车主”围攻事件,宣布对三类内容重拳出击:那些扎堆拍摄“理想车主乱停车”的同质化恶搞视频、对车主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以及修改头像冒充“被封号”的表演型账号。这场行动并非无源之水,平台在接到理想汽车批量投诉后,技术人员连夜核验数据,发现大量账号的发布行为存在机械式节奏——凌晨两点到四点这种人类最困倦的时段,攻击密度反而达到峰值。

   当抹黑成为流水线作业,受害最深的是活生生的人。上海一位理想L9车主在电话里声音发颤:上周他停在合规车位的车被人泼满厨余垃圾,调监控发现肇事者边扔边嘟囔“网上都骂你们这种车主”。更常见的是隐形压迫——等红灯时旁车摇下车窗拍照的窸窣声,小区邻居看到理想驶入时突然沉默的打量。某车主群流传着苦涩的调侃:“现在开车门都得先探头看天,怕被拍成‘乱占消防通道’的素材。”水军工厂的操作手册暴露了这场阴谋的工业化本质。某兼职群聊天记录显示,任务派发像外卖平台般精准:早班组负责收集早高峰“违规素材”,午班组主攻评论区,夜班组用AI生成“补刀视频”。管理员反复强调“禁用品牌话题”“伪装成路人随手拍”,甚至提供构图教学——比如让正常停放的理想车在镜头里呈现出“压线”效果。更荒诞的是,部分传播甚广的“黑料”被网友扒出是移花接木:去年某德系车违规视频被抠掉车标,P上理想LOGO就登上热搜。

   理想的反击比外界预想的更迅猛。法务部在8月7日就亮出证据链:从水军群的薪酬结算表到伪造视频的元数据,从车主被骚扰的报警回执到竞品关联公司的IP溯源记录。他们甚至设计出“三阶战术”:要求平台删帖封号只是第一步,民事诉讼索赔是第二步,向公安机关提交“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刑事报案材料才是终极大招。产品线负责人汤靖的调侃藏着锋芒:“谁拉我进水军群?我家两辆理想能日赚八千。”这句玩笑在业内疯传,意外吓退三个刷单群。

   风暴中心藏着行业竞争的腥味。理想在30万以上SUV领域已蝉联18个月销冠,L系列月销稳坐三四万辆,刚上市的纯电MPV更是横扫同级。有经销商透露,某竞品4S店近期出现诡异话术培训:“客户犹豫时,就给他看理想车主占车位的视频。”这似曾相识的套路让人想起去年MEGA上市时,殡仪车P图事件导致大批退单,警方最终揪出三家车企关联的公关公司。而今战火从产品烧向用户,意味着新能源厮杀进入更肮脏的章节。

   蔚来高管马麟的发言点破行业共识:“给车主群体泼脏水是毒瘤。”但毒瘤背后站着精算师——攻击产品需要真凭实据,攻击群体只需情绪标签。当“理想车主=没素质”的认知被种进公众脑海,品牌最珍贵的用户社群资产就面临崩解。这场博弈早已超出理想汽车本身,抖音的整治公告像块试金石:检验平台能否在流量狂欢前守住底线,更检验商业竞争是否必然滑向人性深渊。方向盘的背后是人,不是战争的棋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