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姿丰的另类筹码:在AI人才争夺战中,AMD为何拒绝高薪诱惑?
- IT大事件
- 2025-08-14
- 782
新加坡工程师YangshunTay在LinkedIn上分享自己收到OpenAI录用通知的瞬间,Meta的招聘邮件几乎同步抵达了他的邮箱。这种“掐尖式”挖角已成硅谷常态——当科技巨头为顶级AI人才开出十亿美元级薪酬时,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却在《连线》杂志的访谈中划清了界限:“我们不会走这条路。”她的声音在喧嚣的人才争夺战中显得格外冷静。
扎克伯格领导的Meta和微软等巨头正用天文数字的薪酬方案构建护城河,数百万美元的签约奖金、上亿美元的股权包成为抢人标配。猎头们甚至专盯已获聘书的工程师发起突袭,业内称之为“冷邮件战术”。然而苏姿丰手握的筹码截然不同。面对芯片战场上与英伟达的白热化竞争,她直言:“薪资重要,但决定性的是找到真正信仰我们使命的人。”使命感不是缥缈的口号。在AMD奥斯汀设计中心,工程师们桌上堆着InstinctMI300X加速器的测试数据——这块被业界视为挑战英伟达H100统治地位的王牌芯片,承载着打破单一供应商垄断的行业期待。一位参与项目的华人工程师坦言:“苏经常出现在实验室,她问的不是进度,而是‘用户会因我们的创新获得什么?’”这种将技术演进与社会价值绑定的叙事,让团队在流片失败的三周内完成重新设计。
高薪策略的隐忧正在显现。某硅谷AI架构师透露,自己两年内辗转三家巨头,“每次跳槽薪资翻倍,但重复搭建相似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已消磨激情”。苏姿丰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倦怠感:“创造力需要长期投入,而金钱的刺激会边际递减。”她将资源倾注于构建技术决策扁平化的环境。当一位年轻研究员提出将3D堆叠缓存用于AI训练芯片时,方案两周内就直达架构委员会,最终提升指令吞吐量17%。这种即时反馈的成就感,成为黏住人才的无形磁石。
业内分析人士注意到AMD的悖论式策略——在硬件战场激进进攻,人才战场却回归人文主义。苏姿丰在内部推行“技术向善委员会”,让工程师直面医疗、气候领域的合作案例。一位原谷歌TPU团队成员转投AMD后感慨:“第一次看到自己设计的芯片缩短了癌症基因分析时间,这种震撼远胜工资单数字。”这种价值认同正在转化为竞争力:过去半年,AMD的AI工程师离职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3。
不过现实骨感。当OpenAI首席研究员年薪突破千万美元,坚持“使命感优先”是否天真?苏姿丰用数据回应:AMD的AI团队规模在两年内扩张了四倍。“真正的创新者永远渴望用技术刻画世界,而我们提供画布。”她办公室悬挂的初代Ryzen芯片上刻着所有研发者姓名——这种对创造本源的尊重,或许比薪酬数字更能刺破AI人才的心防。
本文由YuchiJianKao于2025-08-14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808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