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跃星辰视频团队集体“跳阶”京东?官方回应耐人寻味
- IT大事件
- 2025-08-16
- 1935
一纸关于AI初创公司阶跃星辰裁撤视频生成团队并入京东的传闻,15日突然在科技圈掀起波澜。尽管京东随后回应称其探索研究院“正常推进AI人才招聘”,但未直接否认传闻的模糊态度,反而让事件更显扑朔迷离。
据多方信源交叉印证,阶跃星辰此次调整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6月,该公司视频生成负责人段楠离职转投京东探索研究院、担任视觉与多模态实验室负责人的消息就已被证实。当时已有部分视频团队成员跟随离开,而此次传闻则指向该团队整体转移。值得注意的是,阶跃星辰去年底已对角色扮演产品“冒泡鸭”进行业务收缩,重心转向Agent赛道,如今视频团队再传变动,折射出这家明星创企在技术路线与资源压力下的艰难抉择。
成立于2023年4月的阶跃星辰,由微软前全球副总裁姜大昕创立。区别于行业主流的分步添加模态路径,姜大昕坚持开发“原生多模态大模型”——即一次性实现文本、图像、视频的统一理解和生成。他在今年5月受访时直言,当业界为OpenAI的Sora兴奋时,阶跃团队反而感到“失望”,认为其技术路线偏离了理解生成一体化的正确方向。这种一步到位的技术构想虽具前瞻性,却因极高复杂度和百亿级训练成本被视为“窄门”。
现实困境在于:押注技术“窄门”需要雄厚资本支撑,但阶跃星辰的市场存在感正持续走弱。数据显示,其主力产品“阶跃AI”月活未达300万,未能进入2025年一季度AI应用TOP15榜单;在大模型评测平台chatBotArena的242个模型中,阶跃仅视觉模型挤进细分榜单第21位,综合能力未被收录。同时,相比其他“六小龙”企业动辄百亿融资或重金投流,阶跃在开发者社群中的认知度明显滞后。“咨询开发者时几乎没人主动提到阶跃”,某科技大厂产品经理透露,“它成了备选项,便宜不如通义,长文本不如Kimi”。
当视频团队——这个阶跃公认技术最强的部门传出并入京东,业内更担忧其原生多模态路线的存续可能。该团队拥有动态生成、多模态理解等多项专利,去年7月推出的Step-1.5V多模态模型曾引发关注。若团队转移属实,京东可快速补强视频生成能力,尤其结合其电商场景中的商品3D展示、直播带货工具开发需求;但对阶跃而言,核心人才流失将使本已艰难的技术路线雪上加霜。
京东探索研究院的回应措辞耐人寻味。声明强调招聘“技术大牛及TGT团队”,而TGT(TechGeniusTeam)正是京东内部针对顶尖技术人才的专属培养计划。这种表述既未证实收购,又暗示对高阶人才的渴求,与京东近年来强化视频电商、虚拟直播的战略不谋而合。去年京东已推出“AI导演”直播工具,若获得阶跃视频团队的多模态技术,有望在AI生成视频领域实现场景化突破。
此次变动背后,映射出中国大模型行业的深层洗牌。据第三方统计,2023年全球AI视频市场增长210%,但初创企业融资难度增加37%,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阶跃星辰的选择颇具代表性:当资本寒冬遇上技术理想,收缩战线已成生存法则。其关闭“冒泡鸭”、聚焦Agent如此,剥离视频团队或亦如此。而京东这类巨头则借机吸纳优质技术资产——这种“初创断臂、大厂补血”的模式,可能成为AI竞争下半场的常态。
截至发稿,阶跃星辰尚未就团队调整发表声明。但可预见的是,若失去视频团队,姜大昕坚持的原生多模态梦想将面临更严峻的资源约束;而对京东而言,能否将技术人才转化为用户体验跃迁,仍需克服大企业常见的创新摩擦。这场尚未落幕的人才流动,终局未必是零和博弈,却注定改写中国多模态竞争的格局。
本文由YuchiNiaoSai于2025-08-1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826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