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康佳易帜华润:央企整合潮下的生存革命

康佳易帜华润:央企整合潮下的生存革命 央企整合 康佳集团 华润重组 专业化整合 国企改革 中铁十九局 承债式收购 产业转型 第1张

   深圳湾畔的发布会现场灯光聚焦,国资委副主任、深圳市市长与华润集团董事长并肩而立——这个被业内戏称为“三方会诊”的场景,发生在2025年8月15日康佳专业化整合发布会现场。就在同一天,康佳集团宣布高层彻底换血:新董事长邬建军携全套管理团队正式履新,任期锁定三年。至此,历时百余天的整合收官,34岁的康佳告别老东家华侨城,正式冠上“华润”姓氏。

   摆在邬建军面前的并非坦途。翻看康佳近年财报,数字触目惊心:2024年营收111.15亿元,同比暴跌37.73%;净利润亏损32.96亿元,连续两年亏损超30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预告更显寒意,扣非后亏损预估高达9.5亿至11亿元。曾经的家电巨头深陷泥潭,半导体业务持续失血,2.3万名员工的安置问题更如悬顶之剑。

   华润此次出手堪称“险中求变”。不同于常规收购,此次采取“承债式”模式——未支付现金对价,但需承接180亿元债务,外加60亿元地产项目现金支出。更严峻的是对赌压力:若2026年前无法扭亏,华润将面临约50亿元商誉减值。这场豪赌背后,是华润构建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的关键落子。

   整合信号早有征兆。四个月前,华侨城集团悄然签署股权无偿划转协议,将所持康佳股份尽数移交华润旗下磐石润创与合贸公司。六月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审查绿灯亮起,为这场央企间的资产移交扫清障碍。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控制权变更当口,康佳2025年一季度意外扭亏,净利润9481万元。这缕微光是否预兆重生曙光?康佳并非孤例。几乎同期,中铁十九局启动“刀刃向内”式改革:将六家三级公司重组为三大实体。其中一公司与广州公司合并剑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设计院与检测公司整合打造技术全链条服务,分散的投资项目则被收编为统一管理的投资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冠南在重组大会上直言,这是落实“精干、精简、精细”的生死棋,“要通过合并实现1+1>2,而非简单叠加”。

   专业化整合浪潮背后,折射央企生存逻辑的质变。当建筑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当家电赛道遭遇技术颠覆,过往“跑马圈地”的粗放模式已成桎梏。国资委推动的改革深化行动,正倒逼央企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跃迁——中铁十九局砍掉同质化竞争板块,与华润剥离康佳非主业资产,本质都是聚焦核心功能的战略重构。

   整合仅是起点。对华润而言,消化康佳需跨越多重险峰:百亿债务重压下的资金链安全、半导体业务的技术破壁、以及最关键的造血能力重塑。而邬建军团队在发布会现场与京东方等伙伴签署合作协议的举动,暗示着产业链协同的可能破局点。此刻的康佳,如同央企转型的显微镜——它的重生与否,将检验专业化整合究竟是救命良方,还是徒劳的资产挪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