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市场监管总局重拳整治直播电商乱象跨平台黑名单堵截违规主播

市场监管总局重拳整治直播电商乱象跨平台黑名单堵截违规主播 直播电商监管 消费者权益保护 直播带货规范 市场监管总局 专项整治 先审后播 黑名单共享库 涉税信息报送 第1张

   2025年7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推进会上,一场针对直播电商乱象的战役正式升级。会议现场投影屏显示着最新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突破4.3万亿元,同比增长27%,但同期消费者投诉量却同比激增19%,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商品质量三大问题被重点圈出。

   在杭州某直播基地,运营主管李莉正调整工作流程。她的团队刚接到平台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先审后播’新规。‘现在开播前48小时必须提交脚本和样品检测报告,’她展示着手机里的审核系统,‘尤其是保健品专场,审核时间比以前延长了三倍。’这项新规源于市场监管总局7月部署的专项行动,要求违规直播间的停播率提升至95%以上。

   隐蔽的私域直播间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在专项整治中,江苏某地执法人员查处了一个伪装成‘养生讲堂’的直播团伙。该团伙通过社区送鸡蛋吸引老年人加入微信群,在私密直播间兜售宣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保健品,单件售价高达2980元。而实际鉴定显示,这些产品不过是普通食品。此类案件在2025年上半年增长显著,促使总局联合消协发布专项警示,揭露‘亲情关怀’‘专家背书’等情感营销骗局。

   北京某MCN机构负责人陈明经历了行业阵痛。他旗下主播因在跨平台直播中虚构原价被列入‘黑名单共享库’,导致抖音、快手账号同步封禁。‘现在违规成本太高了,’陈明指着墙上新挂的《合规指引》说,‘税务合规更是红线。’他所指的正是6月23日实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该规定要求平台自动同步主播收入数据至税务系统。

   技术创新正在重塑监管模式。在浙江市监局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滚动着AI语义分析系统捕捉的违规话术。当某直播间出现‘绝对减肥’的承诺时,系统3秒内发出预警。‘准确率已提升至92%,’技术人员介绍,‘动态监测系统还能捕捉价格欺诈,比如虚构原价行为会触发即时处置闭环。’

   行业自律同步跟进。北京7月14日推出的全国首个直播带货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知识产权归属和先行赔付机制。头部平台已按监管要求设立赔付基金,规模需达年度交易额的0.5%。在某场家具直播中,因主播宣称‘实木家具’却发货复合板材,消费者通过基金在48小时内获得了全额退款。

   这场监管风暴背后是产业转型的阵痛。随着150个县域电商服务中心年底建成,农村电商物流覆盖率将提升至98%,但部分地区‘三无产品’占比仍达4.7%。专家指出,穿透式监管需平衡安全与发展——既要堵住私域流量监管漏洞,又不能阻碍中小商家创新活力。

   临近午夜,某顶流主播直播间依然灯火通明。场控正核对产品检测报告,合规专员逐条审核话术脚本。‘再也不敢碰医疗效果话术了,’主播在休息间隙感慨,‘现在连‘亲测有效’都算违规。’镜头外,市场监管总局的云调解系统持续运转,正将消费纠纷平均解决周期压缩至48小时。这场重构信任的战役,才刚刚打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