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印航空难调查陷罗生门!印度痛批美媒甩锅机长,270条人命等不来真相

印航空难调查陷罗生门!印度痛批美媒甩锅机长,270条人命等不来真相 印度航空空难 波音787 燃油开关 黑匣子录音 航空安全 事故调查 美印争议 飞行员责任 第1张

   7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独家报道引爆全球航空界。该报援引美方调查人员说法称,印度航空空难的黑匣子录音显示,56岁的机长苏米特·萨巴瓦尔亲手关闭了燃油开关,直接导致飞机双引擎失效。报道描绘了驾驶舱内一幕:32岁的副驾驶克莱夫·昆德发现后惊恐质问机长,而后者异常冷静地否认操作。

   这一结论迅速遭印度当局**迎头痛击**。印度民航部和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发言人当天回击称,美媒报道纯属"片面之词",强调调查仍在进行中。印方强硬态度背后,是这场造成机上241人及地面33人丧生、总计274条生命消逝的悲剧,正演变为一场跨国事故责任拉锯战。

   ---

   **燃油开关争议漩涡**

   空难核心争议点高度聚焦——燃油开关究竟被谁关闭?印度事故调查局7月12日发布的**初步报告**已确认:飞机起飞后数秒内,两台发动机燃油开关几乎同步(间隔仅1秒)从"运行"位切至"切断"位,导致引擎熄火。约10秒后开关虽被重新打开,但飞机高度已无法挽回。驾驶舱录音捕捉到关键对话:一名飞行员质问"为何切断供油",另一人回答"不是我"。

   美方依据在于**驾驶舱分工逻辑**。多位美国飞行员向媒体分析:当时副驾驶昆德作为主飞正操控飞机,双手握操纵杆;而机长萨巴瓦尔担任监控角色,更有可能腾出手操作开关。前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本·伯曼更暗示,开关被"相继扳动"的特征显示"蓄意行为",因为"没有任何紧急情况需要此操作"。

   ---

   **技术故障疑云未散**

   印方调查组则甩出截然不同的证据链。一名匿名印方调查官员7月17日透露,涉事客机在**坠毁前数小时**刚记录到"安定面位置传感器缺陷",该部件故障可能引发多重传感器失效。更早隐患可追溯至2024年12月——同一架飞机执飞AI-171航班时,因"无法解决的电气故障"取消飞行;此前还出现过客舱空气压缩机喘振问题迫降事件。

   "开关锁是否因异常脱离?或是飞机控制系统误读指令?"印度调查组直指波音设计缺陷可能。这一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早在**2018年**就发布公告,警示波音787等机型的燃油开关锁定功能存在"可能脱离"隐患。但因非强制性指令,多数航空公司未落实检查。

   ---

   **全球航空紧急自查**

   尽管波音与FAA坚称设计安全,多国已用行动表态:

   -印度民航总局7月14日紧急下令,要求21日前完成所有波音787、737燃油开关检查

   -韩国国土交通部同步跟进,坦承"2018年建议被航空公司忽视"

   -新加坡航空、澳洲航空、日本全日空等火速完成自查,德国汉莎重新检查787机队

   耐人寻味的是,涉事客机曾在2019年、2023年更换油门控制模块(含燃油开关),却从未执行过FAA那份"非强制"的安全检查。

   ---

   **舆论战背后的血色真相**

   当美媒将聚光灯对准机长精神状况(传闻称其患抑郁症)时,印度航空CEO坎贝尔·威尔逊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调查远未结束,勿妄下结论。"

   飞行员协会更痛斥"自杀推论"是对死者的亵渎。印度两大飞行员组织联合声明称,初步报告暗示"飞行员误操作"是"鲁莽且毫无根据的影射",要求引入第三方监督调查。

   黑匣子数据此刻仍躺在实验室。飞行数据记录器只能捕捉电信号,无法分辨开关是被人扳动还是系统触发。当《华尔街日报》用"冷静机长与恐慌副驾"的戏剧化叙事抢占头条时,艾哈迈达巴德残骸里还未清理完的课本,默默提醒着这场悲剧的真正分量——那里曾是医学院宿舍,19个年轻生命在火焰中戛然而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