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谷歌签了,Meta拒了:欧盟AI准则背后的科技巨头博弈

谷歌签了,Meta拒了:欧盟AI准则背后的科技巨头博弈 欧盟AI准则 谷歌签署 Meta拒签 通用人工智能 AI监管 科技巨头 人工智能安全 欧洲竞争力 第1张

   7月30日,谷歌全球事务总裁肯特·沃克在一份声明中确认,公司将签署欧盟最新制定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这份文件被外界视为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配套落地工具,旨在约束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GPAI)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尽管沃克强调签署是出于“确保欧洲公民和企业获取安全、一流AI工具”的承诺,但他话锋一转,直言该准则与《人工智能法案》可能延缓欧洲AI发展——特别是版权政策偏离、审批流程迟滞及商业秘密保护不足等条款,或将削弱欧洲的技术竞争力。

   吊诡的是,就在同一周,Meta通过首席全球事务官乔尔·卡普兰明确表态拒绝签署。其理由更为尖锐:准则不仅带来法律不确定性,更存在“超出《人工智能法案》范畴”的越权条款,甚至可能“扼杀欧洲前沿AI模型的开发”。这一拒签动作在硅谷激起波澜,尤其当OpenAI、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均已加入,微软也释放积极信号的背景下,Meta的孤立姿态显得格外突兀。

   细究准则文本,矛盾焦点浮出水面。这份由13名独立专家牵头拟定的框架,以透明度、版权合规及安全评估为三大支柱。其中最富争议的,莫过于对“系统性风险模型”的严苛定义——训练算力超过10²⁵FLOP的模型需履行额外义务,包括公开训练数据摘要、实施版权过滤机制及独立红队测试。谷歌虽表面妥协,却借沃克之口暗示:若强制披露训练细节或接受冗长审批,无异于将欧洲AI命脉交予竞争对手。

   耐人寻味的是产业界的暗流涌动。45家欧洲企业巨头联名致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呼吁将AI法规推迟两年实施,直指规则混乱恐拖垮本土创新。大西洋彼岸的政治压力也在加码:美欧贸易会谈后,白宫声明剑指欧盟“不正当数字贸易壁垒”,特朗普政府更以贸易报复相胁。然而欧盟不为所动,一名发言人强硬回应“我们不会退让”,透露出数字主权争夺的硝烟味。

   科技巨头的站队差异,实为商业逻辑的镜像投射。谷歌的“谨慎签字”背后,是其在欧洲60亿欧元数据中心投资和Gemini生态扩张的野心,合规成本再高也需守住市场入口。反观Meta,其开源战略与Llama系列模型的社区化路径,恰与准则中“技术文档强制公开”等条款冲突;更不用说扎克伯格正全力押注超级智能实验室,此时接受监管镣铐无异于自缚手脚。

   这场签字风波暴露出全球AI治理的深层裂痕。当欧盟试图以准则为楔子,将布鲁塞尔的规则植入硅谷的技术霸权时,美国企业用“选择性妥协”与“公然反抗”划出了底线。而谷歌声明中那句看似矛盾的承诺——既要“推动欧洲竞争力”,又警告“可能损害竞争力”——恰是这场拉锯战最真实的注脚。未来真正的博弈,或许不在签字仪式上,而在10²⁵FLOP算力门槛该如何调整、版权摘要究竟公开几成的技术细节里。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终将决定AI的王权落于谁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