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阿里前掌门张勇加盟港交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再添新经济强援

阿里前掌门张勇加盟港交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再添新经济强援 张勇 港交所 阿里巴巴 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 新经济 香港金融 董事会顾问 双十一之父 第1张

   8月初的香港金融圈迎来一则重磅人事变动。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正式以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身份获委任为香港交易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员。这位在阿里内部被称作“逍遥子”、更被授予阿里史上首个“功勋阿里人”称号的商业领袖,离开互联网巨头核心管理层不到两年,再度站到了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键节点上。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在任命公告中毫不掩饰对这位新成员的期许。他特别强调张勇对中国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双重洞察力,认为其经验将直接助力港交所强化“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战略定位。成立于2021年的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员构成堪称中国金融与产业领域的“全明星阵容”——由中信资本张懿宸领衔,成员包括前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春华资本胡祖六、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等业界权威。张勇的加入,使这一顶级智库规模扩充至九人。

   回溯张勇的职业生涯,阿里16年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的他,从淘宝网首席财务官起步,一路主导了多个决定阿里命运的战略项目:2009年,他策划推出“双十一”购物节,最初仅有27家商户参与,单日交易额却突破5200万元,是日常交易的10倍。这场始于试验的促销活动,最终演变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狂欢节。2012年,他将淘宝商城升级为天猫,推动国际品牌大规模数字化入华;2013年牵头整合物流资源成立菜鸟网络,构建起支撑电商帝国的毛细血管。2015年接任阿里巴巴CEO后,张勇率先提出“新零售”理念,推动阿里从电商平台向涵盖金融、物流、云计算等业务的数字经济体转型。2019年,他成为马云接班人,执掌阿里董事会。

   2023年9月,张勇卸任阿里所有职务时,集团不仅宣布投资10亿美元支持其设立科技基金,更授予他“功勋阿里人”这一前所未有的称号,肯定其缔造天猫、双十一和主导阿里移动化转型的功绩。离开阿里后,张勇并未淡出商业战场。2024年3月,他加入由华泰联合证券前董事长刘晓丹创立的晨壹基金,出任管理合伙人,专注产业并购投资。此次加盟港交所顾问团队,可视为其从企业管理者向资本市场架构师转型的关键一步。

   值得玩味的是张勇的独特背景与港交所当前战略需求的深度契合。近年来,港交所持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吸引新经济企业赴港IPO。从2018年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上市,到2022年增设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无不体现其争夺科技龙头的决心。然而中概股波动、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使这一转型亟需既懂科技产业规律、又通晓资本运作的引路人。张勇在阿里期间主导过B2B公司退市、阿里健康借壳上市、推动阿里云分拆等复杂资本操作,其操盘经验对新经济企业登陆港股市场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更深层次看,张勇的任命映射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布局。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内地企业出海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港交所作为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日益凸显。委员会成员中,史美伦曾推动H股改革,黄益平深耕数字金融研究,马蔚华执掌过跨国银行,而张勇带来的正是互联网科技企业与全球资本对话的鲜活案例——从天猫国际吸引海外品牌入华,到菜鸟网络构建跨境物流体系,都完美诠释“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实践路径。

   这位53岁的商业老将加盟后,外界最关注的莫过于他可能带来的变革视角。有投行人士分析,张勇亲历阿里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巨头的全过程,对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痛点有切肤认知,这将为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提供一手洞见。此外,其主导的“1+6+N”组织变革,通过分拆业务板块释放企业价值,这种分拆上市逻辑也可能影响港股对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估值模型重构。

   张勇的每一次转身都暗合时代节拍。从会计师到电商操盘手,从互联网巨头掌舵人到并购基金合伙人,再到如今跻身香港资本市场的核心智囊团,其职业轨迹恰如中国新经济演进的地形图。当港交所的交易大厅里闪烁着全球资本的数据流,这位“双十一之父”要协助书写的,或许是中资企业通向世界的新算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