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格力芯片团队规模首曝:千人军团背后藏着什么大棋?

格力芯片团队规模首曝:千人军团背后藏着什么大棋? 格力芯片团队 碳化硅技术突破 家电半导体布局 格力造芯进展 自主芯片战略 格力研发团队 第三代半导体 格力碳化硅工厂 第1张

   空调遥控器按下启动键的瞬间,一股凉风从格力空调中徐徐吹出。但很少有人知道,驱动这台空调高效运转的芯片,正来自格力自建的碳化硅工厂。就在上周,当投资者们踏进珠海金湾的格力碳化硅芯片工厂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穿着无尘服的技术人员在精密设备间穿梭的身影,更是一家传统家电巨头十年磨一剑的半导体野心。

   2025年8月6日,面对投资者关于芯片团队规模的疑问,格力电器首次明确披露:公司芯片团队已近千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超过60%。这一数字刷新了外界对格力造芯实力的认知。从2015年设立通信技术研究院微电子所起步,到2018年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专注芯片设计,再到2022年重金投入碳化硅晶圆制造,格力的半导体之路已悄然走过十个年头。董明珠曾在镜头前坚定表态:“格力做芯片不是玩票”,如今千人团队正是这一战略的实体化呈现。

   在珠海金湾那片曾经空旷的土地上,一座投资近百亿元的碳化硅芯片工厂仅用388天便拔地而起。这座全球第二、亚洲首座全自动化6英寸碳化硅工厂,自2024年12月投产以来,已悄然将超过百万颗碳化硅功率芯片植入格力家用空调。这些指甲盖大小的黑色器件,让空调节能效率提升了一个台阶——利用碳化硅材料的高耐压、高频率特性,电能转换损耗被大幅压缩。生产线上的AI缺陷检测系统闪烁着微光,99.6%的良率让参观者难以相信这是投产仅半年的工厂。

   技术突围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当同行还在争论家电企业该不该跨界造芯时,格力已构筑起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链条。珠海零边界负责的MCU芯片累计出货量早已突破1亿颗,默默支撑着格力智能家居体系;而新成立的电子元器件公司则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前沿,将碳化硅技术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领域。在深圳地铁12号线,格力“无稀土+碳化硅”技术组合已实现年节电1500万元的实效。没有政府补贴的背景下,格力用340亿元研发投入中的真金白银,赌出了一个自主可控的芯片蓝图。

   千人芯片团队的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当传统家电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格力正通过底层技术重构竞争维度。碳化硅芯片带来的不仅是空调能效提升,更孕育着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渗透的接口。在格力股东大会首次移师芯片工厂举办的象征性场景中,投资者触摸到了董明珠的野心:不是要做另一个中芯国际,而是让半导体成为格力从家电制造商蜕变为科技巨头的转换器。随着8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计划推进,这支千人军团正将中国制造的边界推向更核心的战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