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产业链浮出水面,美团永久封禁造谣骑手背后的真相
- IT大事件
- 2025-08-07
- 1922
8月5日,一段身穿美团骑手工服的男子面对镜头痛斥外卖食品安全的视频突然冲上热搜,“建议大家有些外卖别点了”的话题迅速发酵。但短短两天后,美团的一纸公告揭穿了这场流量闹剧——视频主角“小颜拼搏中”实际仅上线送单3天,累计完成10笔订单,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全是设计好的台词。
这并非孤例。一个名叫“博哥”的短视频账号曾发布多条所谓“亲身经历”,声称因离职被站点罚款1500元、雨天因差评被扣款等悲情故事。经美团与站点交叉核实,这些情节纯属捏造。该账号主早在2024年就已离开配送岗位,却持续以骑手身份杜撰经历,最终因多次编造虚假信息被平台永久封禁。
这些账号的操作模式呈现出惊人一致性。以“苏星颜”为例,其主页充斥着凌晨送餐、差评白干等煽情内容,但后台数据显示其近五个月仅上线三天。更戏剧性的是,当视频登上千万流量热门后,他立刻转型“导师”,发布《视频上了1000多万大热门,我究竟做对了什么》,以99元面膜附赠课程的套路诱导用户进入私域变现。同样在山东活动的“林晚尚”账号,7月注册后仅完成9单配送,却密集更新十余条哭诉视频,拍摄场景与文案风格和“苏星颜”如出一辙。
这条灰色产业链的运作逻辑逐渐清晰:注册骑手身份跑几单获取工服道具→批量制作卖惨短视频→引爆流量后转向知识付费。某被封号博主在教程视频中直言不讳:“看着人家在那又吵又闹的时候,哇,流量唰唰唰唰上。”曾因摆拍被罚的广西王某团队,正是靠71条虚构骑手冲突视频收割数百万播放量,最终被警方查处。
虚假叙事的破坏力远超想象。清华大学最新研究发现,2024年涉骑手、网约车司机的谣言同比激增超151%,其中外卖员相关虚假信息占比近三成。这些剧本式内容不断强化社会对立,当公众看到真实骑手纠纷时,第一反应已是“这又是摆拍吧”。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真正骑手的困境反而被娱乐化叙事淹没——差评扣款、超时罚款等真问题,在虚假哭喊中失去严肃讨论空间。
美团在公告中透露,2024年至今已配合监管部门查处30余起同类案件,近期更对“苏星颜”等账号完成证据固定,向主管部门报备追责。但治理难度肉眼可见:头部账号被封后迅速注册小号转战阵地,某些团队甚至建立矩阵式账号群,统一脚本分发拍摄。
打击卖惨产业链需要穿透流量泡沫的合力。内容平台亟待升级AI识别模型,对“工服出镜+情感宣泄+课程导流”类账号强化审核;监管部门可建立灵工群体谣言样本库,缩短查证周期;用户则需警惕那些催泪神文案——真正在烈日下奔波的骑手,通常累得连手机都举不稳,哪还有精力天天对着镜头演苦情剧?
本文由MingMao于2025-08-0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757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