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韩国星巴克新规:咖啡香里的办公桌消失了

韩国星巴克新规:咖啡香里的办公桌消失了 韩国星巴克新规 台式电脑禁令 cagongjok现象 咖啡店办公 首尔办公室租金 星巴克第三空间 韩国工作文化 咖啡店空间争夺 第1张

   首尔市中心一家星巴克里,午后的阳光斜照在木质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焦糖玛奇朵的甜香。角落处,一台24寸显示器紧挨着嗡嗡作响的便携式打印机,机械键盘敲击声盖过了咖啡机的蒸汽声。占据四人座的年轻男子刚结束视频会议,起身取咖啡时,邻座顾客的叹息几乎轻不可闻——这样的场景在2025年8月之后,正式成为韩国星巴克的"过去式"。

   星巴克韩国在八月初悄然推行新规,店内告示明确写着:"个人台式电脑、打印机、多插座电源板和隔板等禁止使用。"这份贴在入口玻璃门上的声明没有过多解释,但店内景象说明了一切:曾经被显示器矩阵占据的窗边座位,如今坐着三两闲聊的顾客;曾被打印机占用的小桌,重新摆上了拉花拿铁。唯一不变的,是角落零星分布的笔记本电脑使用者,他们依旧享受着免费Wi-Fi与电源插座。

   这场变革直指韩国特有的"咖学族"(cagongjok)现象。这个合成词融合了"咖啡馆"与"学习/工作"的含义,描绘出将咖啡店当作第二办公室的年轻人群。在首尔,商业区每平米月租金突破30美元的现实压力下,星巴克日均消费不到5美元的性价比显得尤为诱人。疫情后远程办公常态化,更让携带打印机、显示器上班的"移动办公室"从网络段子演变为日常风景。某位常驻弘大分店的自由设计师曾坦言:"这里冷气充足、网络稳定,比我在九老区的单间公寓舒适十倍"。

   禁令背后是持续发酵的空间争夺战。江南区星巴克店长金秀贤透露,高峰时段常出现"一台打印机独占两个座位,三组顾客无处落脚"的窘境。顾客投诉记录显示,过去半年涉及"空间占用"的反馈激增240%,有消费者在评价系统抱怨:"当打印机的嗡鸣取代爵士乐,咖啡香混着油墨味,这里已不是休憩之地"。更严峻的是经济账——据行业内部测算,四人座若被办公设备占据五小时,潜在损失相当于24杯美式咖啡的营业额。

   深究根源,这折射出韩国社会的双重挤压。52小时周均工时冠绝经合组织的超负荷工作文化,催生出上班族"离家避难"的需求;而首尔商业区2.6%的空置率与持续攀升的租金,使中小企业默许员工"咖啡店打卡"。成均馆大学社会学者李政昊指出:"星巴克试图用空间设计营造'第三空间'幻觉,但当消费者将商业话术当真时,平衡必然被打破。"耐人寻味的是,笔记本电脑仍在新规保护伞下。这暗示着品牌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间的精准拿捏——毕竟带着笔记本的学生和自由职业者,仍是"咖啡社交氛围"的重要构成。真正的边界在于设备体积与停留时长,当打印机与台式机挤占他人空间,当工作设备从随身物品升级为"搬家式办公",象征性的咖啡消费便难抵空间成本。

   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重塑城市空间认知。东大门区某独立咖啡馆已效仿切断电源;新村站周边书店咖啡馆则推出"每小时追加点单制"。当商业空间拒绝承担公共职能,那些曾被视作理所当然的"免费工位",终将在精算师的计算中显露出真实标价。咖啡杯沿氤氲的热气里,办公桌的消失或许正是城市生活回归现实的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