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程序员的堕落:21岁大学生开发钓鱼工具致全球损失1亿英镑,获刑7年
- IT大事件
- 2025-07-29
- 1448
英国坎特伯雷肯特大学的宿舍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奥利·霍尔曼(OllieHolman)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将伪装成政府税务页面和慈善捐款网站的钓鱼工具包通过Telegram发出。这些看似正规的网页背后藏着信息窃取脚本,当受害者输入银行卡信息试图缴税或捐款时,数据瞬间流入犯罪分子手中——其中一套伪造慈善页面的工具包,导致单笔87万英镑的巨额盗刷。三年间,霍尔曼制作的1052套钓鱼工具包像数字毒瘤般扩散至24个国家,攻击了69家银行、政府机构及公益组织,形成近700人的犯罪网络。当警方2023年10月首次突袭他宿舍查扣设备时,他竟继续通过加密渠道提供“售后服务”,直至2024年5月再次被捕。法庭证据显示,这名21岁青年通过加密货币洗钱获利30万英镑,购置奢侈品挥霍享乐。而全球受害者因他的工具包损失超过1亿英镑——相当于每套工具包造成近10万英镑的破坏力。今年7月23日,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的判决锤重重落下:七年监禁。皇家检察署检察官萨拉·詹宁斯当庭警告:“再精密的犯罪也无法永远躲在加密平台背后。”宣判后,霍尔曼垂头听着法庭启动犯罪所得追缴程序,那些曾支撑他挥霍的比特币将被逐一清算。这起案件撕开了网络犯罪产业链的冰山一角。霍尔曼的“钓鱼即服务”模式与今年4月被捣毁的全球最大钓鱼平台LabHost如出一辙——后者向1万名犯罪分子提供“一键作案”工具,甚至配备实时攻击监控系统。而就在本月,英国税务局刚破获一起钓鱼退税骗局,14名嫌疑人利用伪造税务邮件盗取4700万英镑。更值得警惕的是,钓鱼技术正迭代升级。三天前,某加密货币大户因签署“Permit钓鱼签名”瞬间损失3500万美元。霍尔曼案的特殊性在于,他并非直接实施诈骗,而是成为犯罪生态中的“技术军火商”。这位本该用才华守护网络安全的工程师苗子,最终沦为加密世界里的数字屠夫。肯特大学实验室里的键盘声仍在继续,只是其中一张课桌的主人,将在铁窗后度过整个青年时代。
本文由YongZhe于2025-07-29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675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