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核电3号机组关键模块成功就位,调试大幕全面拉开
- IT大事件
- 2025-08-05
- 278
山东半岛东侧的海阳核电厂区,清晨的阳光刚铺满工地,一台巨型起重机缓缓启动吊臂。8月4日9时07分,总重达419吨的CB20模块——一个直径26米、高10米的圆柱形庞然大物——开始离开地面。经过1小时52分钟的精密操作,这个可储水3000余吨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箱精准落位在核岛顶部。此刻,控制室内响起一片掌声,海阳核电3号机组最后一个大型模块吊装完成,正式宣告进入全面安装与调试阶段。
CB20模块的设计凝结着非能动安全的核心理念。一旦遭遇极端事故,模块内储存的水无需电力驱动,仅靠重力就能自然流下包裹安全壳,形成持续72小时的自主冷却防护。这一创新设计大幅降低了人为干预需求,让核电站具备更可靠的‘先天免疫’能力。
项目现场负责人凝视着新落成的模块感慨:“从主控室启用到现在,每个节点都在为能源安全添砖加瓦。”他口中的主控室已于今年4月点亮大屏,升级的千兆通讯网络让这个核电站‘智慧中枢’处理速度倍增,为冷试、热试等关键调试程序扫清了技术障碍。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海阳核电3、4号机组自2022年7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以来,已按计划攻克31个里程碑节点。现场施工日志显示,近千名建设者正三班倒推进管线敷设和设备安装,确保2027年双机组如期并网。届时,两台国产化机组的年发电量将跃升至400亿度,足够覆盖山东半数家庭的全年生活用电。
更宏大的蓝图已在黄海之滨铺展。今年4月获批的5、6号机组即将启动建设,全部6台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可满足7000万居民需求——相当于长江以南一个省份的常住人口总量。环保效益同样惊人,减碳效果折合13.4万公顷阔叶林的吸收能力,而核能供热管网还将辐射25个县级市,替代数百台燃煤锅炉。
吊装完成的CB20模块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模块外壳映出工人们安全帽移动的斑点。调试工程师们带着检测设备开始进场,他们清楚,在这个直径26米的钢铁圆柱体内,流淌的不仅是三千吨应急水源,更是中国核电走向非能动安全时代的智慧之流。
本文由ZhenXunSan于2025-08-05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521pj.cn/20257326.html
发表评论